对于肛肠疾病,不少市民一知半解。市中心医院中医肛肠科医生郝飞提醒市民,只有了解肛肠疾病,才能做到早干预、早治疗。
哪些疾病该到肛肠科就诊呢?
很多人认为,肛肠疾病就是“痔疮”,其实痔仅是肛肠疾病中的一种,从广义上说,发生在肛门、直肠上的各种疾病都叫肛肠病,常见病有一百多种。从狭义上说:就是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的各种疾病,常见的有三十余种,如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皮肤病、肛窦炎、直肠炎、直肠溃疡、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脱垂、直肠前突、直肠粘膜内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管癌、直肠癌、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门直肠结核、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肛门尖锐湿疣、肛门直肠先天性畸形、肛门直肠外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痔、肛裂、肛瘘、直肠脱垂等。这些疾病都要到肛肠科就诊。
肛肠疾病发病率有多高?
俗话说: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其实从临床角度来讲60%—70%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肛肠疾病,可见肛肠病是相当普遍的,而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一定要对下消化道的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肛肠疾病一定要手术才能好吗?
肛肠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为痔疮,许多患者对治疗痔疮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其治疗一定需要手术,这个观念需要纠正,因为并不是所有痔疮都需要手术治疗。临床上一般把痔分为四型:轻度(Ⅰ型)、中度(Ⅱ型)不需手术,因为患者发病不是很频繁、很严重,一般采取保守治疗,重在改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再配合一些中药外敷,一般能控制或减轻病情。
重度痔疮患者如果频繁发作且饮食生活调理不能完全改善则需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的手术是M-M术式(即:外切内扎术),利用麻醉药或镇痛可使疼痛减到最低程度,而且伤口很小,术后即可下地活动。
如果正确看待痔疮?
有的市民以为只要大便出血就是痔。其实,除痔疮外,还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便血。如肛裂、结肠炎、肠息肉、肠癌等疾病都会伴有不同类型的便血。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的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但也不必过度紧张,惶惶不可终日。痔疮有三个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便血、痔脱出、肛门肿痛,这三个症状应结合在一起辩证地判断。仅就便血而言,痔疮有着自己的特点,其出血方式一般为滴血,血液颜色为鲜红色,多在便前出血。如果是在便后出血,血液颜色发暗,则有可能是肠息肉、肠溃疡等病症,特别要注意的是,便后血为黑色、呈胶冻状并有恶臭味时,多半是肠癌,必须立刻到医院进行诊治。
怎样判断是否患了便秘?
目前较为公认的便秘定义为:1、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2-3次;2、排便苦难(排便费力,每次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3粪便干结且量少,如病人对便秘的描述符合以上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项,就提示便秘的存在。因此,有些病人尽管每天排便一次,而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者是几天不大便,大便也不敢解,均应纳入便秘范围。